答:一、妈
从世界范围来看,几乎所有的语言称呼其母都是发“MAMA”这个音。从自然的角度来看,“妈”这个音也是最容易发的;除了哭声“哇”、“啊”,就是“妈”了。
孩子一生下来,就要吃奶,一直和妈妈在一起;所以论亲密度,自然是母子、母女最亲密。俗语有云“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;又云“知子莫若母”;也是一个意思。
二、爸
从世界范围来看,据人类学家考证70%的语言中都有“BABA”这个词,并且意思相似。从自然角度来看,“爸”同“妈”一样,都和哭声“啊”是同一个元音,也是最容易发出的音之一。
做爸爸的一般男主外,妈妈和孩子在家。孩子每天的新鲜感就来自爸爸回家。爸爸一回家,孩子就缠磨着爸爸,从“爸”这个字的字形来看,就可以看出孩子爬到爸爸的身上。所以论亲密度,爸爸排名第二。
三、哥哥姐姐弟弟妹妹
兄弟姐妹之间,一奶同胞、形影不离、同甘共苦,自然亲密度排名第三。
俗话所说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,还说“打架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,说的也是这个亲密劲。说到一致对外,还得靠亲兄弟姐妹;表亲、堂亲还是有点事不关己的意思。
四、爷爷奶奶
爷爷奶奶和自己的亲密度,其实也可以排名第三;但限于陪伴自己时间稍短,这里喜哥排之为第四。
祖孙两代那是“隔辈亲”,爷爷奶奶把自己的慈祥、爱心、时间、耐心,全部洒在了孙子辈的身上;甚至于做父母的有时候觉得爷爷奶奶有些溺爱孩子。为什么会这样?也许是爷爷奶奶年轻时候想做的事情,没时间、没机会做;也许是孙子们才是他们唯一的乐趣和希望。
五、外公外婆
外公外婆,一个“外”字,就显出关系的远近。当然有好多孩子也是在外婆家长大的,但在这个过程中,免不了和舅舅家的孩子争执,免不了被外人说三道四;总之没有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的理直气壮。
当然外公外婆也许并不偏心,但有些时候要考虑儿媳妇的感受,所以不由得会有所忽视。从发音上来看,“姥姥”、“姥爷”也远没有“爷爷”、“奶奶”发音容易,不信,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。综上,外公外婆亲密度排名第五。
六、姑姑舅舅
哪个嫁出去的姑娘,不顾及自己的娘家?甚至于贴补哥哥、弟弟家,那也都是常事,对自己的侄子亲的不得了。哪个做哥哥的不担心自己的妹妹?哪个做弟弟的不关心他的姐姐?对外甥也是照顾有加。说实话,谁都想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都过得不错。
姑姑这个音也特别好发,姑姑也是孩子最盼望来的亲戚。舅舅,单从发音来看,就有“救护”之意。俗话说“姑舅亲,辈辈亲,打断骨头连着筋”,所以姑姑舅舅排名第六。
七、姑表舅表
姑表舅表由于姑舅之间经常走动、相互照顾,所以在同辈的亲戚里面最熟悉、关系最近。这里论亲密度排名第七。
以前有姑舅、两姨之间结为亲家,叫亲上加亲。近代以来,我们知道这样十分不科学,三代以内直系亲属结婚,《婚姻法》也是不允许的。
八、姨及姨表
俗话说“姨表亲,不算亲,死了姨娘,断了亲”。姨表之间,不如姑表舅表之间有那么多的风俗所限,所以走动稍微少了点。论亲密度姨及姨表排名第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