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邯郸丛中村花会的由来
时间:2025-04-13 15:07:25
答案

邯郸丛中村花会,也被称为丛中花会,是河北省邯郸市古老的民俗活动,于2007年被列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,相传丛中村在那时曾是掩埋将士尸体的大坟场,因此被称作“丛冢”。

明朝永乐年间,大量山西人民迁徙到此处定居,当时还被称作“丛冢村”,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,人们为了避讳“冢”字,将其改称“丛中”。由于丛中村所处位置的特殊性,村民对于镇鬼驱邪具有传统的思想,因此这里的文娱活动格外频繁和丰富。流传下来的“醮社”仪式和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丛中花会。

另一种说法是,丛中花会起源于一个山西商人在丛中镇做买卖,为了招揽生意,他请人来演戏,并逐渐形成了规模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活动变得越来越盛大,形成了丛中花会。

丛中花会每六年一小会,十二年一大会,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历的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,十五是花会最热闹的时候。花会期间,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戏班子、耍杂耍的等等来这儿表演,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和表演形式。

这些表演形式包括造型艺术、表演艺术、武术和小杂耍四大类,共有20种24班节目。其中,艺术造型是丛中花会的压轴节目,包括抬阁、顶阁和抬花杠三种五班。表演艺术有大小高跷、竹马、旱船、扁担官、穿心官、柴王车、二鬼扳跌和霸王鞭九种九班。武术有三班,称为少林或文武少林功。小杂耍则是穿插在大型节目中的小节目,以活泼幽默的演出方式调节气氛和情绪,共六种六班。

这些表演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欢乐和娱乐,更重要的是,它们承载了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对于神灵的敬仰。通过这些表演,村民们希望能够祈神求福,驱除鬼祟,保佑家园的平安和繁荣。

总的来说,邯郸丛中村花会的由来有多种说法,但无论是哪种说法,它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是邯郸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规范百科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