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十天称为一个周,而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两个相邻节气所在期间称为一个候。每个时节都有具体的节令和活动,如立春后的“雨水”就是农民们开始播种的时候,而“惊蛰”则是蚕丝开始孵化,农民开始准备耕作的时候。将十天作为一个周,是因为“十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数字,寓意着完备、圆满和吉祥;而将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二十四个相等的部分,不仅方便人们安排工作和生活,更是体现了古人的博大智慧和理性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