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里,“己亥”代表年份,而“庚午”代表月份。具体来说,“己”和“庚”是天干,分别代表第十个和第七个天干,而“亥”和“午”是地支,分别代表第十二个和第七个地支。天干包括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,而地支包括“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。
这种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记时方式,其中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相配,形成了六十年一个循环的周期,被称为一个甲子。在这个周期中,每一年和每一个月都可以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唯一确定。
因此,“己亥年庚午月”就是指在六十甲子周期中的第36年(己亥年)的第7个月(庚午月)。这种表述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应用于历法、占卜、风水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