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大的特点就是神似,南狮突出一个“醒”字,就必须在“跃”、“扑”、“扎”三方面下功夫,功夫老练的舞狮手舞起狮来,已经达到睡狮已醒,动静分明,刚柔相济,形神俱备,人狮一体。
南狮,又称“醒狮”。它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,五代十国后,随中原移民南迁,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。明代起,醒狮在广东出现,起源于南海(今佛山市)。
南狮就种类而言分为四大流派,有南海大头狮、鹤山鸭嘴狮、清远英德鸡公狮、雷州半岛的鹦雄狮。各地方的不同特点:广州、佛山的大头狮俗称“佛庄、笑狮”,它的外形取唐代石雕狮子的精华,特点是额高、眉精、眼大、口宽带笑。鹤山的鸭嘴狮头稍长,俗称“鹤庄、画形、禽形或豹仔”,特点是眼企、吊眉、嘴形有鸭嘴和青蛙嘴两种。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和雷州的鹦雄狮等,其狮头有大号、二号和三号之分,外貌是以色彩来表现其性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