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县是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,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。下面是一些房县的历史文化典故:
- 附庸风雅: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土,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。这个成语来源历史悠久,前后两字记人记事,与房县息息相关。在古代,“附庸”和“风雅”是毫无关联的两个词,其中,附庸,原指依附大国的小国,有依附之意;风雅,泛指诗歌,指诗经中的国风与大、小雅,也用来代指《诗经》,泛指诗文之事。庸国曾率卢、彭、濮等南方八国军队协助周武王伐纣,灭商之后,庸国作为南方群蛮的领袖,以军事实力奠定了老子所说的泱泱大国地位。众多的方国以纷纷依附庸国为荣,是为“附庸”。“风雅”代指《诗经》也泛指文化,《诗经》由三部分组成,即风、雅、颂。“风”是各诸侯国的民歌,称作十五国风,共160篇;“雅”又分大雅、小雅,是周王室“邦畿”之内的音乐,被尊崇为正声,共105篇;“颂”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,共40篇。因此,“风雅颂”或者“风雅”就用来代指《诗经》,“风雅”因此也用来泛指文化。
- 野人传说:从古至今,对“野人”持平常心理的人都认为所谓“野人”只不过就是一种没见过的野兽罢了。房县作家霍中南曾绘声绘色讲过“野人”故事,这种习俗,演变为后来婚嫁过程中的“陪十姊妹”,凄婉而又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