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自珍出身仕宦书香之家,祖父、父亲都在礼部为官,外祖父是学者,母亲是诗人。他四岁启蒙,先后接受训诂学、古今官制、古今体诗编年、目录学、掌故学、今文经学等学习。嘉庆二十三年(1818年)考中举人,尔后参加会试屡屡受挫,历经十几年,六次会试始中进士,却不得进翰林,任命知县、湖北同知等,龚自珍没有前去任职,历任内阁中书、宗人府主事、礼部主事等小京官,仕途郁郁不得志。终又因屡屡揭露时弊,触动时忌,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。道光十九年(1839年)辞官后任江苏丹阳书院讲席,1841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
龚自珍在学术上提倡“通经致用”,主张更法、改图、选拔人才,拥护林则徐在广东禁烟,并预见英国将侵犯中国,建议加强武备。
他善诗文,有“龚派”之称,是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,著有《定盦文集》,计有诗、词、文八百余篇,其中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其诗文多批判社会,打破嘉庆以来文坛的平庸风气。在诗歌艺术上,他是“新体诗派”中的成就最高者;在散文创作上,他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