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隳”,普通话读音为huī、duò,最早见于小篆中。“隳”的基本含义为毁坏、崩毁,如“隳名城”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”。在读作duò时,古通“惰”,有懒惰的含义。
“隳”字的字形演变如下:
1.金文时期,“隳”字左部为“阜”,表示土山;右部为“雚”,代表手持工具。
2.小篆时期,“隳”字左部为“阜”,右部为“雚”。
3.隶书时期,“隳”字左部为“阝”,右部为“雚”。
4.楷书时期,“隳”字左部为“阝”,右部为“雚”。
5.简体时期,“隳”字左部为“阝”,右部为“毁”。